想加新人的《种地吧》为何掉粉近百万?丨文化观察
封面新闻记者王一理
近日,豆瓣评分高达9.0分的劳作纪实互动真人秀《种地吧》,因发布招聘新人的消息,让不少观众质疑,节目第三季更换嘉宾或许已成定局。随后,即便该节目导演和成员相继回应,但与之相关的词条仍不断冲上热搜,节目争议还在持续当中。7月24日,截至记者发稿前,《种地吧》微博粉丝数已跌破百万。
《种地吧》节目组回应图据@种地吧微博截图
2023年,《种地吧》一举成为当年的综艺“黑马”后,以其创新内容多次收获全网热搜,其IP价值也水涨船高,粉丝经济也带来亮眼的收益。有媒体统计,《种地吧》第一季开播时仅有4家赞助商支持,但第二季赞助商就已经多达16家,其中不乏知名品牌。
《种地吧》从第一季起初无人问津,到第二季炙手可热,眼看第三季即将提上日程,变动风波却惹争议,这是权衡利弊之后的无奈之举?还是流量红利的最终走向?
变动不成,反引取关
作为国内第一档农耕类的真人秀,《种地吧》自播出以来,凭借其独树一帜的田园生活题材、真实的劳作场景,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。
7月19日,《种地吧》第二季正式收官,节目组在微博公开发布招聘启事,为即将开拍的第三季招人,加之导演在第二季收官时曾鼓励“十个勤天”少年们“实现自己的梦想”,观众纷纷质疑,《种地吧》第三季或将更换嘉宾。次日下午,节目组官方微博发布回应,称种地比“十个勤天”更重要,并提及“粉丝变成更好的自己,才是最大的收获,而不是做数据、打投、吵架、恶意揣测、侵占公共资源。”
《种地吧》招聘启事图据@种地吧微博
7月22日,节目成员蒋敦豪再发长文解释:“我们十个人不会完全离开种地,我们只是有点‘贪心’,希望能兼顾自己的梦想而已,也没有人想拆散我们十个人。”
节目组接连的声明,非但没有平息粉丝们的怒火,“偷换概念”模糊矛盾点的方式反倒使争议愈发激烈,截至目前,《种地吧》微博粉丝已跌至97.6万。
偶然的成功:
不按套路出牌却又回归本真
2023年7月29日,“种地吧”第一季在持续拍摄200天、播送将近半年之后,不仅豆瓣收官评分8.9分,还入围了第28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综艺节目奖。一时间,这个不走寻常路的真人秀综艺节目风头无两。
这档通过展现农业文化与田园风光,打破了传统综艺节目对都市繁华与明星光环的过度依赖,为当下的娱乐综艺和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田园风。
网友评论图据微博截图
诚然,从无人问津到成为现象级大热综艺,偶然中走红的《种地吧》也有它的必然规律。长达六个月的录制和播出周期,一群年轻人在田野间耕耘和收获,以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日常画面,给受众带来情绪价值。节目定位的稀缺属性是其走红的主要原因。
正如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: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。我们天生对土地的情感,是刺激节目话题性的关键要素,尤其是在“新农业”话题讨论度与日俱增的当下,使得节目的站位更高,也让观众愈发产生价值认同。也许,这才是让《种地吧》脱颖而出的真正原因。
必然的趋势:
泼天流量后的冷思考
《种地吧》播出的这两年里,流量剧增之下,各种商业收益自然也接踵而至。节目第二季赞助商涵盖衣食住行各领域,包括众多知名品牌。爱奇艺2024年Q1财报中也提到,《种地吧2》的广告招商收入相比第一季增长约80%。
观众赋予的流量转化源于节目内容本身的魅力,当然,这也是影视节目制作的常态。然而,节目组在追求节目发展和商业利益的过程中,却忽视了观众的情感需求。《种地吧》趁着大热,第二季在“五分钟一个广告”的情况下,“十个勤天”倒是仍呈现经费紧张的情况。直至“加人”风波,节目组混淆视听的“澄清”自然会引得众怒。此外,节目内容的重复与单一、嘉宾真实农活的能力以及过多广告植入影响节目观看等问题,也进一步加剧了观众对节目的不满情绪。
“十个勤天”刚出现在公众视野时,是演艺事业陷入困境的新人,而如今有了名气的加成,接受新的工作机会无可厚非,但《种地吧》独树一帜的站位,想加新人的《种地吧》为何掉粉近百万?丨文化观察就决定了后续若仅从商业价值来考量,倒也显得单薄。马东说过一句话:“真正的甲方,是观众。”影视作品最终要接受观众的审判,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情况下,满足观众情感需求才是第一要义。
无论在任何时代,“内容”始终是一把衡量作品的尺子,虽说内容带来的流量红利,但如何正确转化流量并继续良性发展,则是每一个行业从业者接下来需要去思考的问题。